無人機關鍵元件的協同演進

常見無人機種類

| 類型 | 應用場景 |
| 固定翼無人機(Fixed Wing) |
中長距離巡檢 / 大範圍測繪 / 國防偵查 / 長航時物流 |
| 單旋翼無人機(Single Rotor) |
大面積農業噴灑 / 醫療/物資投送(重物) / 工程巡檢(橋樑、塔台) / 垂直起降但需長遠距任務 |
| 長航多旋翼無人機(Multi Rotor) |
空拍與影像製作 / 城市巡檢 / 搜救、消防警務 / 小型物流 |
| 固定混合型無人機(Fixed Wing Hybrid /VTOL Fixed-Wing UAV) |
偏遠地區物流 / 大規模農業監測 / 測繪(需垂直起降) / 國防偵測/海岸巡邏 |
如何提升機體效率的三大關鍵元件

首先,連接器(Connector)不再只是接口,而是「電源與訊號整合的高速通道」。隨著無人機(UAV)的持續微型化,連接器同時必須滿足高電流、高頻寬、抗震與防水等要求。近年高可靠模組化連接器,已被廣泛導入各類 UAV。
如何透過 混合式(Power+Signal)與 EMI 屏蔽結構設計,確保在極限環境中仍維持訊號穩定。
其次,天線(Antenna)是無人機的「感知與通信中樞」。隨著 低軌衛星(LEO)與 GNSS 多頻定位技術的融合,UAV 可能需搭載複數個或多波段天線(如 L1 / L2 / L5 頻段 GNSS 與 Ku/Ka 衛星鏈路),以確保在遠距或受干擾環境下仍能精準導航。天線設計趨勢朝向整合式與MIMO多天線陣列(multi-input multi-output),同時與機身結構協同設計以降低環境因素干擾。
最後,在無人機(UAV)中,將能量從電池或電源接線模組穩定地輸送至主驅動器、飛控與多組電子設備,是整個動力與控制系統的核心。這不僅涉及供電穩定性,也直接影響推力輸出、任務可靠度與訊號完整性。現代 UAV 的電源架構逐漸走向模組化,其中「電源分配板(PDB)」扮演關鍵角色。PDB 結合高電流佈線、多層屏蔽與分層布線設計,可在有限空間內同時處理大電流供電與敏感控制訊號,並有效降低電磁干擾。
整體而言正淩作為專業的無人機方案供應商將三系統協同設計,而連接器提供穩定訊號、天線負責有效收發、電源機構維持能量穩定,令無人機才能真正邁向高效、安全與可擴展之技術,三者的整合正在決定無人機的可靠度與智能化程度。
無人機關鍵組件(Key Components / Subsystems)

1. 通訊與遙控系統(Communication & Telemetry)
2. 飛行控制與導航系統(Flight Controller / Autopilot)
3. 感測與任務載荷系統(Sensors & Payload)
4. 推進系統(Propulsion System)
5. 輔助系統:冷卻 / EMI / 抗震設計
除了設計參數,實作與運用上要注意?

操控系統、衛星、無人機的訊號 實務
一、連接器與控制訊號的可靠性
在通訊與導航模組內部,高可靠性連接器(Connectors)與射頻介面是確保信號穩定傳輸的關鍵。
-
- 高頻低損耗連接器:RF 模組常使用 SMPM、MCX、SMA 或 D38999 系列軍規連接器,以應對高震動與嚴苛溫度條件。
- 多訊號混合模組(Hybrid Connector):結合電源、控制、與數據傳輸於同一介面,簡化線束設計並降低重量,常用於主控板與姿態感測單元之間。
- 控制訊號完整性(Signal Integrity):在 UAV 的飛控系統中,PWM、CAN、或 Ethernet 控制訊號需經 EMI/EMC 屏蔽與壓接式(Press-fit)可靠結構,以防止電磁波干擾造成控制延遲。
- 即插即用模組化設計:為便於維修與更換,許多 UAV 採用模組化連接系統,使天線、相機、與電池組可快速替換並保持信號一致性。

二、天線與 GPS 定位的重要性
隨著低軌衛星(LEO)與 GNSS 多頻定位技術的融合,UAV 需搭載多波段天線(如 L1/L2/L5 頻段 與 Ku/Ka 衛星鏈路),以確保在遠距或受干擾環境下仍能精準導航。

三、 電源供應的穩定與持續性
在無人機電源架構中,電池到各子系統(馬達、控制、導航、通訊、感測)之間的每一段單元連接,都依賴連接器來傳遞穩定電流與訊號。
電源連接器的設計同樣至關重要。主供電端子通常採用高電流規格與機械防呆結構,以確保接觸穩定性與耐用性。輕量化的固定座與鎖固方式,讓接頭在振動、加速或飛行姿態變化下仍能保持可靠的電力與訊號傳輸。
此外,電源模組與機身電氣架構的整合,使整體配線更有效率,降低線束長度與阻抗,並提升訊號與電力傳輸的一致性。
延伸閱讀: